飲食業福音團契 五餅二魚美食料理
飲福通訊-文章分享 飲福通訊 > 文章分享
line

2015年7月 飲食業福音先驅─岳凱 作者:Wing  

一個外國人,與香港飲食業福音工作有什麼關係?如果這個人叫岳凱的話,那麼二者就有不能分割的關係了!坐在油麻地某茶餐廳,岳凱開啟了他的回憶之旅,將時間拉回上世紀70年代初。

在美國出生、長大的Cary,年輕時參與聖經學院宣教會議,領受將來從事跨越文化宣教工作的呼召,但要向哪個國家、種族的人傳福音,卻是未知數。

大學期間,他修讀亞洲文化及普通話,有機會接觸到香港留學生,甚至來港探訪、嘗試港式生活文化,對香港有了更多瞭解。因此在被按立成為牧師後,他接受挑戰,1979年漂洋過海來到香港,開展在異國傳福音的歷程。

一切從彌敦道開始

來港後,岳凱邊修讀粵語課程,邊參與教會聚會,在加入工業福音團契(簡稱:工福)後,他有機會與基層接觸,學習如何向基層,特別是工友傳福音的技巧,更與幾位領袖計劃開展油麻地區基層性的福音工作。

「但是,我們發覺油麻地彌敦道、窩打老道沿路,好少工廠,反而有好多酒樓。」,岳凱回憶說。於是他們預備向三大群體傳福音:的士司機、果欄、餐飲。

要接觸在酒樓工作的人士,先要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。於是他們針對當時位於彌敦道兩間較大型的酒樓─倫敦酒樓、敦煌酒樓開始工作。

「當然去酒樓唔可以淨飲茶,一定要叫點心,所以當時對飲茶好熟,慢慢就認識到部長、樓面伙計等」。他笑言,當時一星期飲十次茶,星期一至五上下午輪流到兩間酒樓,結果人都肥了!

鬼佬講耶穌

外國人身份加上一口流利廣東話,打破語言隔閡,令岳凱更易與人打開話題,但仍碰到不少釘子。

飲食業工作者工時不穩定,身體易倦、多病,部分或染上賭博等陋習,而有家庭的又會分心照顧子女,諸多因素令他們難以穩定出席教會活動,朋友關係也難建立。

「呢行好難夾時間,因為他們工作時間多變,常加班、輪班,沒什麼假期,就算等他們落場,希望可以有一小時和他們個別傾談,但因為他們長時間工作,想傾也沒精神。」,言語間仍感受到他當時的無奈和失望。

而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和態度,也令他們甚為抗拒基督教:「鬼佬講咩耶穌呀!聽到悶晒!」、「我地對宗教無興趣!我地信瞓覺,你知我地呢行需要多休息啦!唔好講耶穌啦!晒氣!」

面對重重困難,上帝透過聖經成為岳凱的腳前燈:「我一向的抱負是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的地方傳福音,免得我的工作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。聖經說過:不曾認識他的人要看見;沒有聽見過他的人要領悟。」(現中修訂版羅馬書15:20-21)

望飲食業福音工作更「落區」

岳凱認為,這段開拓香港飲食業福音工作的日子,最大得著就是見到神使用弟兄姊妹實現羅馬書兩節經文的異象:「在飲食業人士當中開展新的福音性工作,是以前沒有的機會,雖然當中有很多艱難、碰釘,但藉著主都改變到。」

雖然後來他領受其他事奉呼召,未再直接參與飲食業福音工作,但他在海外也有認識到由港人創立的飲食業福音團契:「我很感恩主藉著香港的事工,推動及影響其他牧師在海外城市也建立類似的團契。」

回憶結束,他對飲食業福音工作的未來又有何看法?

認真思考了一會兒,他說:「我希望未來飲食業福音工作能更「落區」,最好能與每區的教會連結,分配人手、分享資源,成立特別接觸飲食業人士的小組,帶領更多人信主!」

line
line
 
 
Copyright © 2012 飲食業福音團契  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